搜索
确认
取消
公益活动
ACTIVITY

心想多远,就可以看到多远!

  • 分类:心目盲童课堂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1-21 10:34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心目盲童课堂(英语口语)   “心想多远,就可以看到多远!”每一个视障孩子心中都有一双探索世界的眼睛。红丹丹与众多志愿者团队一起帮助视障孩子在快乐的学习中,打开心灵的眼睛看世界。心目盲童课堂(英语口语)已经顺利进行了2年的时间,感谢所有志愿者的辛苦付出。  心目盲童课堂(英语口语)两周年合影   “一把铁剑,蓝色的。”好几个月了,志愿者胜楠还是忘不了这句话。  课堂上,胜楠老师正在辅导盲童学习口语   在一堂以玩具为主题的课堂上,一位视障孩子特意强调,他最想要的玩具是蓝色的。胜楠惊喜中混杂了困惑:在这个视障孩子的世界里,蓝色代表了什么?绿色的清新,红色的热情,黄色的明快,黑色的寂静,白色的纯洁——婴儿在3个月时就能清晰辨别的色彩符号,视障人士终其一生都无从感知。   但这位视障孩子,显然有自己了解色彩的方式。或许是动画故事,或许是盲文图书,或许是在每周两小时的口语课上。每周日上午,在红丹丹办公室里,老师和学生围坐着两排长条形的桌子,主讲老师大声引导,视障孩子和辅导老师坐在一起低声跟学。   研究表明,人类的认知学习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视障孩子的认知渠道,宽度窄了八成。为了克服视障带来的教学障碍,老师们尽量把课堂还原成生活场景:踏青、聚餐、博物馆…..置身场景之中,孩子们才会更快感知、理解和记忆。  胜楠老师与盲童在户外交流口语   扎着辫子的小姑娘Catherine,是这里的学霸,她的口语流利,总能收获最多的掌声,开心得脸色发红。有的孩子则磕磕巴巴,”what.....what.....what......“,他快速眨着眼睛,启动搜素程序,寻找下一个单词。这时,助教老师就会像个提词器一般,低声提示,然后,勉强把故事说完的孩子,依然会得到鼓励和掌声。   十几个孩子,从6岁到12岁,英语成绩参差不齐,但几乎无一例外,被提问时,不管是否会答,他们都克服了国人学英语时常见的恐惧和羞怯。   刚上课时可不是这样。Nat还记得,被提问时,纤瘦的小姑娘Mia紧张地抓住助教老师的胳膊说,“我不想回答”,现在,她能流利地说出一长段英语故事,“4月,我的小妹妹在花园里和蝴蝶玩耍,她很开心”。   而白净的小男孩Peter缺乏自信,回答提问时,声音小得几不可闻。入学两个月后,我(志愿者)用中文问Peter几岁,他主动选择用英语回答:“Eleven。”过了一会儿,他又扭过头,略带炫耀的用英文又补充了一句,“我还有个弟弟,5岁,我长得白,他长得黑。”尽管声音依然很小,但是他很自信也很主动。   秘诀是在教学时放慢语速,让孩子们能听清每一个音节和单词;对于重要的句子和单词,必须一遍遍重复。瘦小的Tommy英文不是最好的,却是最好学的,他抓住助教老师的胳膊,听不懂时,就晃晃老师胳膊发问,“他说了什么?”轮到他讲故事,他把助教老师Ray作为了故事主角,“八月,在黑龙江,Ray老师一脸懵圈的在游泳。”他的故事引起一片会意的哄笑声。   这是心目盲童课堂(英语口语)的初衷,提高英语之外,让孩子也能提高交际能力,更加外向自信,让他们有更多勇气和能力在社会立足,而不是终生呆在按摩院里求生。   Catherine非常热爱英语,妈妈给她报课外班,三次都被拒绝了,“我们花钱,也报不上”。而很多专门针对视障孩子英语口语的公益活动,是一次性的,未能持续下来,“这个班坚持了一年半,很不容易。”所以,上课快两年,Catherine从未缺过课。   与所有明眼小朋友一样,视障孩子渴望交流。Tommy是个小话痨,一坐上公交,他就开始用触摸和邻座打招呼。后来妈妈告诉他,有的叔叔阿姨不喜欢被触摸,强制改掉了他的习惯。现在上了车,他转头就打招呼,“你是叔叔阿姨,还是爷爷奶奶啊”,一路说个不停,下车时还要摆摆手说,“回见啊。”在这个小课堂上,Tommy等视障孩子成为了主角,他们可以触摸老师,可以无所顾忌的聊天,这样的自由和包容,被他们视为珍宝。   下课了,屋外的院子里,传来了孩子们打闹的声音。Tommy和Catherine用双手搭起了桥梁,把小朋友托了起来。其他视障孩子和助教玩起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他们依靠灵敏的听觉,闪避扑过来的“老鹰”。  老师和盲童在教室外游戏玩耍   尽管这些孩子没机会感知短短一天的光明,但普照天下的温暖阳光,一样洒落在他们脸上,仿佛穿透了所有黑暗。家长忐忑又带着期盼地提出了要求,希望口语课能持续下来,孩子们英语提高了,性格也更开朗,更自信了。   Nat听着窗外孩子们的嬉闹声,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英语班办下去,“久一点,更久一点。”刚开始的时候,Jane是有点担心的———由于从未接触过视障孩子,她担心他们脆弱、封闭、失控、无法交流,“如果他们在课堂上发脾气,助教们hold不住怎么办?”   见到孩子,担心都没了。他们也喜欢喜羊羊和熊大熊二;依靠手指的触觉”解答”数学题,和明眼孩子一样神速;某些孩子甚至是照相小能手,运用黄金分割法来取景;几乎每个孩子都擅长一种乐器,多才多艺;录音机里讲故事,他们能如痴如醉听上一天。   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呢?胜楠说不清,“也许因为喜欢孩子吧。”有人问到孩子们的情况,她都特意强调:“他们和明眼孩子一样聪明、可爱”。   视力缺陷,让视障孩子和外部世界之间,隔着一个看似透明却很难打破的幕墙。而在课堂上,老师一对一的对话、牵手陪着他们上洗手间、玩游戏,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了更深厚的感情和依赖感。上课时,他们习惯拉着老师的胳膊,或者一直触摸老师的手表等。有时候一两次没来,孩子们就会问,某某老师呢,去哪里了,怎么还不来。“孩子们想着你,你会心软,就会放不下”。Nicole说。   Nat觉得,这不仅仅是付出,这里还是他心灵的后花园。最初他很同情孩子,但现在是尊重。孩子和家长,坦然接受了事实,没有沉湎于痛苦,然后努力改善,这让在创业中经历煎熬的他感到安慰和鼓舞。有时候,“创业中遇到难过去的坎,内心崩溃和沮丧时,来这里上两节课,就好了。”  Mia送给老师们的新年贺卡   老师们还收获了感动。新年Party上,在交换礼物环节,Mia带着羞怯,把一张精美的手工贺卡送给了老师。贴满了星星、红心剪纸的贺卡上,用盲文写着一段话,“祝老师们新年快乐,你是我们黑暗中的一颗明星”。

心想多远,就可以看到多远!

【概要描述】心目盲童课堂(英语口语)   “心想多远,就可以看到多远!”每一个视障孩子心中都有一双探索世界的眼睛。红丹丹与众多志愿者团队一起帮助视障孩子在快乐的学习中,打开心灵的眼睛看世界。心目盲童课堂(英语口语)已经顺利进行了2年的时间,感谢所有志愿者的辛苦付出。  心目盲童课堂(英语口语)两周年合影   “一把铁剑,蓝色的。”好几个月了,志愿者胜楠还是忘不了这句话。  课堂上,胜楠老师正在辅导盲童学习口语   在一堂以玩具为主题的课堂上,一位视障孩子特意强调,他最想要的玩具是蓝色的。胜楠惊喜中混杂了困惑:在这个视障孩子的世界里,蓝色代表了什么?绿色的清新,红色的热情,黄色的明快,黑色的寂静,白色的纯洁——婴儿在3个月时就能清晰辨别的色彩符号,视障人士终其一生都无从感知。   但这位视障孩子,显然有自己了解色彩的方式。或许是动画故事,或许是盲文图书,或许是在每周两小时的口语课上。每周日上午,在红丹丹办公室里,老师和学生围坐着两排长条形的桌子,主讲老师大声引导,视障孩子和辅导老师坐在一起低声跟学。   研究表明,人类的认知学习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视障孩子的认知渠道,宽度窄了八成。为了克服视障带来的教学障碍,老师们尽量把课堂还原成生活场景:踏青、聚餐、博物馆…..置身场景之中,孩子们才会更快感知、理解和记忆。  胜楠老师与盲童在户外交流口语   扎着辫子的小姑娘Catherine,是这里的学霸,她的口语流利,总能收获最多的掌声,开心得脸色发红。有的孩子则磕磕巴巴,”what.....what.....what......“,他快速眨着眼睛,启动搜素程序,寻找下一个单词。这时,助教老师就会像个提词器一般,低声提示,然后,勉强把故事说完的孩子,依然会得到鼓励和掌声。   十几个孩子,从6岁到12岁,英语成绩参差不齐,但几乎无一例外,被提问时,不管是否会答,他们都克服了国人学英语时常见的恐惧和羞怯。   刚上课时可不是这样。Nat还记得,被提问时,纤瘦的小姑娘Mia紧张地抓住助教老师的胳膊说,“我不想回答”,现在,她能流利地说出一长段英语故事,“4月,我的小妹妹在花园里和蝴蝶玩耍,她很开心”。   而白净的小男孩Peter缺乏自信,回答提问时,声音小得几不可闻。入学两个月后,我(志愿者)用中文问Peter几岁,他主动选择用英语回答:“Eleven。”过了一会儿,他又扭过头,略带炫耀的用英文又补充了一句,“我还有个弟弟,5岁,我长得白,他长得黑。”尽管声音依然很小,但是他很自信也很主动。   秘诀是在教学时放慢语速,让孩子们能听清每一个音节和单词;对于重要的句子和单词,必须一遍遍重复。瘦小的Tommy英文不是最好的,却是最好学的,他抓住助教老师的胳膊,听不懂时,就晃晃老师胳膊发问,“他说了什么?”轮到他讲故事,他把助教老师Ray作为了故事主角,“八月,在黑龙江,Ray老师一脸懵圈的在游泳。”他的故事引起一片会意的哄笑声。   这是心目盲童课堂(英语口语)的初衷,提高英语之外,让孩子也能提高交际能力,更加外向自信,让他们有更多勇气和能力在社会立足,而不是终生呆在按摩院里求生。   Catherine非常热爱英语,妈妈给她报课外班,三次都被拒绝了,“我们花钱,也报不上”。而很多专门针对视障孩子英语口语的公益活动,是一次性的,未能持续下来,“这个班坚持了一年半,很不容易。”所以,上课快两年,Catherine从未缺过课。   与所有明眼小朋友一样,视障孩子渴望交流。Tommy是个小话痨,一坐上公交,他就开始用触摸和邻座打招呼。后来妈妈告诉他,有的叔叔阿姨不喜欢被触摸,强制改掉了他的习惯。现在上了车,他转头就打招呼,“你是叔叔阿姨,还是爷爷奶奶啊”,一路说个不停,下车时还要摆摆手说,“回见啊。”在这个小课堂上,Tommy等视障孩子成为了主角,他们可以触摸老师,可以无所顾忌的聊天,这样的自由和包容,被他们视为珍宝。   下课了,屋外的院子里,传来了孩子们打闹的声音。Tommy和Catherine用双手搭起了桥梁,把小朋友托了起来。其他视障孩子和助教玩起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他们依靠灵敏的听觉,闪避扑过来的“老鹰”。  老师和盲童在教室外游戏玩耍   尽管这些孩子没机会感知短短一天的光明,但普照天下的温暖阳光,一样洒落在他们脸上,仿佛穿透了所有黑暗。家长忐忑又带着期盼地提出了要求,希望口语课能持续下来,孩子们英语提高了,性格也更开朗,更自信了。   Nat听着窗外孩子们的嬉闹声,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英语班办下去,“久一点,更久一点。”刚开始的时候,Jane是有点担心的———由于从未接触过视障孩子,她担心他们脆弱、封闭、失控、无法交流,“如果他们在课堂上发脾气,助教们hold不住怎么办?”   见到孩子,担心都没了。他们也喜欢喜羊羊和熊大熊二;依靠手指的触觉”解答”数学题,和明眼孩子一样神速;某些孩子甚至是照相小能手,运用黄金分割法来取景;几乎每个孩子都擅长一种乐器,多才多艺;录音机里讲故事,他们能如痴如醉听上一天。   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呢?胜楠说不清,“也许因为喜欢孩子吧。”有人问到孩子们的情况,她都特意强调:“他们和明眼孩子一样聪明、可爱”。   视力缺陷,让视障孩子和外部世界之间,隔着一个看似透明却很难打破的幕墙。而在课堂上,老师一对一的对话、牵手陪着他们上洗手间、玩游戏,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了更深厚的感情和依赖感。上课时,他们习惯拉着老师的胳膊,或者一直触摸老师的手表等。有时候一两次没来,孩子们就会问,某某老师呢,去哪里了,怎么还不来。“孩子们想着你,你会心软,就会放不下”。Nicole说。   Nat觉得,这不仅仅是付出,这里还是他心灵的后花园。最初他很同情孩子,但现在是尊重。孩子和家长,坦然接受了事实,没有沉湎于痛苦,然后努力改善,这让在创业中经历煎熬的他感到安慰和鼓舞。有时候,“创业中遇到难过去的坎,内心崩溃和沮丧时,来这里上两节课,就好了。”  Mia送给老师们的新年贺卡   老师们还收获了感动。新年Party上,在交换礼物环节,Mia带着羞怯,把一张精美的手工贺卡送给了老师。贴满了星星、红心剪纸的贺卡上,用盲文写着一段话,“祝老师们新年快乐,你是我们黑暗中的一颗明星”。

  • 分类:心目盲童课堂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1-21 10:34
  • 访问量:
详情
  心目盲童课堂(英语口语)
 
  “心想多远,就可以看到多远!”每一个视障孩子心中都有一双探索世界的眼睛。红丹丹与众多志愿者团队一起帮助视障孩子在快乐的学习中,打开心灵的眼睛看世界。心目盲童课堂(英语口语)已经顺利进行了2年的时间,感谢所有志愿者的辛苦付出。
  心目盲童课堂(英语口语)两周年合影
 
  “一把铁剑,蓝色的。”好几个月了,志愿者胜楠还是忘不了这句话。
  课堂上,胜楠老师正在辅导盲童学习口语
 
  在一堂以玩具为主题的课堂上,一位视障孩子特意强调,他最想要的玩具是蓝色的。胜楠惊喜中混杂了困惑:在这个视障孩子的世界里,蓝色代表了什么?绿色的清新,红色的热情,黄色的明快,黑色的寂静,白色的纯洁——婴儿在3个月时就能清晰辨别的色彩符号,视障人士终其一生都无从感知。
 
  但这位视障孩子,显然有自己了解色彩的方式。或许是动画故事,或许是盲文图书,或许是在每周两小时的口语课上。每周日上午,在红丹丹办公室里,老师和学生围坐着两排长条形的桌子,主讲老师大声引导,视障孩子和辅导老师坐在一起低声跟学。
 
  研究表明,人类的认知学习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视障孩子的认知渠道,宽度窄了八成。为了克服视障带来的教学障碍,老师们尽量把课堂还原成生活场景:踏青、聚餐、博物馆…..置身场景之中,孩子们才会更快感知、理解和记忆。
  胜楠老师与盲童在户外交流口语
 
  扎着辫子的小姑娘Catherine,是这里的学霸,她的口语流利,总能收获最多的掌声,开心得脸色发红。有的孩子则磕磕巴巴,”what.....what.....what......“,他快速眨着眼睛,启动搜素程序,寻找下一个单词。这时,助教老师就会像个提词器一般,低声提示,然后,勉强把故事说完的孩子,依然会得到鼓励和掌声。
 
  十几个孩子,从6岁到12岁,英语成绩参差不齐,但几乎无一例外,被提问时,不管是否会答,他们都克服了国人学英语时常见的恐惧和羞怯。
 
  刚上课时可不是这样。Nat还记得,被提问时,纤瘦的小姑娘Mia紧张地抓住助教老师的胳膊说,“我不想回答”,现在,她能流利地说出一长段英语故事,“4月,我的小妹妹在花园里和蝴蝶玩耍,她很开心”。
 
  而白净的小男孩Peter缺乏自信,回答提问时,声音小得几不可闻。入学两个月后,我(志愿者)用中文问Peter几岁,他主动选择用英语回答:“Eleven。”过了一会儿,他又扭过头,略带炫耀的用英文又补充了一句,“我还有个弟弟,5岁,我长得白,他长得黑。”尽管声音依然很小,但是他很自信也很主动。
 
  秘诀是在教学时放慢语速,让孩子们能听清每一个音节和单词;对于重要的句子和单词,必须一遍遍重复。瘦小的Tommy英文不是最好的,却是最好学的,他抓住助教老师的胳膊,听不懂时,就晃晃老师胳膊发问,“他说了什么?”轮到他讲故事,他把助教老师Ray作为了故事主角,“八月,在黑龙江,Ray老师一脸懵圈的在游泳。”他的故事引起一片会意的哄笑声。
 
  这是心目盲童课堂(英语口语)的初衷,提高英语之外,让孩子也能提高交际能力,更加外向自信,让他们有更多勇气和能力在社会立足,而不是终生呆在按摩院里求生。
 
  Catherine非常热爱英语,妈妈给她报课外班,三次都被拒绝了,“我们花钱,也报不上”。而很多专门针对视障孩子英语口语的公益活动,是一次性的,未能持续下来,“这个班坚持了一年半,很不容易。”所以,上课快两年,Catherine从未缺过课。
 
  与所有明眼小朋友一样,视障孩子渴望交流。Tommy是个小话痨,一坐上公交,他就开始用触摸和邻座打招呼。后来妈妈告诉他,有的叔叔阿姨不喜欢被触摸,强制改掉了他的习惯。现在上了车,他转头就打招呼,“你是叔叔阿姨,还是爷爷奶奶啊”,一路说个不停,下车时还要摆摆手说,“回见啊。”在这个小课堂上,Tommy等视障孩子成为了主角,他们可以触摸老师,可以无所顾忌的聊天,这样的自由和包容,被他们视为珍宝。
 
  下课了,屋外的院子里,传来了孩子们打闹的声音。Tommy和Catherine用双手搭起了桥梁,把小朋友托了起来。其他视障孩子和助教玩起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他们依靠灵敏的听觉,闪避扑过来的“老鹰”。
  老师和盲童在教室外游戏玩耍
 
  尽管这些孩子没机会感知短短一天的光明,但普照天下的温暖阳光,一样洒落在他们脸上,仿佛穿透了所有黑暗。家长忐忑又带着期盼地提出了要求,希望口语课能持续下来,孩子们英语提高了,性格也更开朗,更自信了。
 
  Nat听着窗外孩子们的嬉闹声,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英语班办下去,“久一点,更久一点。”刚开始的时候,Jane是有点担心的———由于从未接触过视障孩子,她担心他们脆弱、封闭、失控、无法交流,“如果他们在课堂上发脾气,助教们hold不住怎么办?”
 
  见到孩子,担心都没了。他们也喜欢喜羊羊和熊大熊二;依靠手指的触觉”解答”数学题,和明眼孩子一样神速;某些孩子甚至是照相小能手,运用黄金分割法来取景;几乎每个孩子都擅长一种乐器,多才多艺;录音机里讲故事,他们能如痴如醉听上一天。
 
  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呢?胜楠说不清,“也许因为喜欢孩子吧。”有人问到孩子们的情况,她都特意强调:“他们和明眼孩子一样聪明、可爱”。
 
  视力缺陷,让视障孩子和外部世界之间,隔着一个看似透明却很难打破的幕墙。而在课堂上,老师一对一的对话、牵手陪着他们上洗手间、玩游戏,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了更深厚的感情和依赖感。上课时,他们习惯拉着老师的胳膊,或者一直触摸老师的手表等。有时候一两次没来,孩子们就会问,某某老师呢,去哪里了,怎么还不来。“孩子们想着你,你会心软,就会放不下”。Nicole说。
 
  Nat觉得,这不仅仅是付出,这里还是他心灵的后花园。最初他很同情孩子,但现在是尊重。孩子和家长,坦然接受了事实,没有沉湎于痛苦,然后努力改善,这让在创业中经历煎熬的他感到安慰和鼓舞。有时候,“创业中遇到难过去的坎,内心崩溃和沮丧时,来这里上两节课,就好了。”
  Mia送给老师们的新年贺卡
 
  老师们还收获了感动。新年Party上,在交换礼物环节,Mia带着羞怯,把一张精美的手工贺卡送给了老师。贴满了星星、红心剪纸的贺卡上,用盲文写着一段话,“祝老师们新年快乐,你是我们黑暗中的一颗明星”。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Copyright© 2020 hongdandan.org       京ICP备18060863号-3         公益电话:010-51663030 

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