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盲小常识
- 分类:助盲知识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9-02 10:29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一、见面打招呼:如欲帮助盲人,在施助前请先触碰他的手臂问候:“您好,需要帮忙吗?”然后根据回答进行下面的行动即可。与盲人交流无需特别提高声音,但当您离开时,应明确的用语言告知盲人。 二、引领基本行走:先轻碰他的手,让他知道您在他的哪一侧。让他握或挽着您的手臂,请您应位于盲人前半步(不管是在左侧或是右侧,这可以与您所帮助的盲人沟通,特别是低视力的朋友)。在马路上行走,请将盲人放在安全一侧。切勿抓着他的手臂、盲杖或衣服,硬拉着或推他行走。这种做法不但达不到帮助的目的,而且还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是对盲人的不尊重。 三、引领上下阶梯:先让盲人与您平排站立。当您踏上或踏下一级阶梯时,他可通过您手臂感觉到上升或下降的动作,知道是上还是下。他始终位于您的身后,您和他始终应相隔一级的距离。同时可采用语言提示,如:上楼梯,上三级台阶,下五级台阶等。 四、引领过狭窄通路:把您的手臂弯曲放在身后(腰部),让他握住您的手腕,走在您身后,并同您形成一条线。当需要向回走时,引领者要先进行语言提示,然后向对方转身,盲人另一只手抓住您的另一侧胳膊肘后,向您的身后退半步即可。 五、引领乘坐滚动扶梯:与盲人并排站立,将他的手放置扶手上,告诉盲人应迈出的步幅大小,并且以口令的形式和盲人同时跨上扶梯。在即将迈下扶梯时也要及时提醒盲人,与盲人同时迈下扶梯。 六、引领入座:不可用力把他推到椅子上,应把他的手放在椅背上,他便可顺着椅背向下找到入座的位置,同时帮助盲人调整好座椅的位置。 七、引领乘坐地铁或城铁:首先应停顿,告知盲人的迈出的步伐大小,然后带盲人上下地铁。 八、引领通过闸机:将盲人调整至闸机入口处,向他描述行走方向及距离;指引盲人用手触摸进行刷卡(插卡)或帮助盲人刷卡(插卡),然后告知其通过即可。 九、引领乘坐汽车:乘坐小汽车时,先把他的一只手放在车门把手上,而另一只手则放于车顶(避免进入车厢时碰头),同时告知他车头的方向; 引领乘座公共汽车时,请用2、3、4中所讲技巧。在车内,尽可能为他找到座位。当他找不到扶手时,请引领他的手去触及扶手处,让他站稳。 十、引领上洗手间:去洗手间时,将盲人的一只手放在厕所门把手上,告之他厕所门是往外拉还是往里推、坑位的方向及是蹲坑还是坐便器;冲水把手的位置及洗水池所在方位。对有些盲人实在是找不到冲水位置的,还需要志愿者代劳。 十一、引领伴随讲述:引领盲人行走时,请尽可能向他描述周围的环境和事物的状态,必要时,可牵引其手臂进行触摸。 备注说明: 1、残障者:过去称“残废人”,后来称“残疾人”,现在称“残障人、残障者或残障人士”。其中包括:听力障碍者(听障人),俗称聋人;肢体障碍者(肢障人),俗称肢残人;视力障碍者(视障人)俗称盲人;智力障碍者(智障人)俗称弱智,还有精神障碍者、孤独症、血友病等残章类型。 2、视障者:矫正视力在0.3以下的均为视障者或视障人士。其中共分四级,他们从“全盲”到轻重不等的残余视力。一级盲为全盲,二至四级盲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有的可以利用放大镜、助视器或近距离看书、写字,甚至能利用微弱视力进行摄影、绘画。但他们无法象明眼人那样自由的获取信息。由于助盲知识普及不足,大家误以为盲人什么都看不见,甚至会把低视力盲人的绘画、摄影作品当成“奇迹”看待。盲人群体中有“先天盲”“后天盲”之分,也有全盲和低视力两大类型,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称他们为“盲人朋友”,以示尊重。书面语常用“视障者”或“视障人士” 3、健全人:是指身体功能和心理功能健全的人群。但不能把健全人误称为“正常人”。因为“健全人”与“正常人”有心理、心智和人格的差别,用“正常”与“不正常”来区分社会群体会产生一定的歧视性。我们提倡残障人与健全人都是正常人,或做正常人的理念。 4、平等施助:在助盲活动中既不俯视也不仰视他们,保持与健全人一样的平等和尊重。在交往中要体现:“关爱不等于溺爱、理解不等于认同、帮助不等于包办、包容不等于纵容”的原则。提倡:人性、法律、道德、责任的平等,不提倡双重标准。
助盲小常识
【概要描述】 一、见面打招呼:如欲帮助盲人,在施助前请先触碰他的手臂问候:“您好,需要帮忙吗?”然后根据回答进行下面的行动即可。与盲人交流无需特别提高声音,但当您离开时,应明确的用语言告知盲人。
二、引领基本行走:先轻碰他的手,让他知道您在他的哪一侧。让他握或挽着您的手臂,请您应位于盲人前半步(不管是在左侧或是右侧,这可以与您所帮助的盲人沟通,特别是低视力的朋友)。在马路上行走,请将盲人放在安全一侧。切勿抓着他的手臂、盲杖或衣服,硬拉着或推他行走。这种做法不但达不到帮助的目的,而且还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是对盲人的不尊重。
三、引领上下阶梯:先让盲人与您平排站立。当您踏上或踏下一级阶梯时,他可通过您手臂感觉到上升或下降的动作,知道是上还是下。他始终位于您的身后,您和他始终应相隔一级的距离。同时可采用语言提示,如:上楼梯,上三级台阶,下五级台阶等。
四、引领过狭窄通路:把您的手臂弯曲放在身后(腰部),让他握住您的手腕,走在您身后,并同您形成一条线。当需要向回走时,引领者要先进行语言提示,然后向对方转身,盲人另一只手抓住您的另一侧胳膊肘后,向您的身后退半步即可。
五、引领乘坐滚动扶梯:与盲人并排站立,将他的手放置扶手上,告诉盲人应迈出的步幅大小,并且以口令的形式和盲人同时跨上扶梯。在即将迈下扶梯时也要及时提醒盲人,与盲人同时迈下扶梯。
六、引领入座:不可用力把他推到椅子上,应把他的手放在椅背上,他便可顺着椅背向下找到入座的位置,同时帮助盲人调整好座椅的位置。
七、引领乘坐地铁或城铁:首先应停顿,告知盲人的迈出的步伐大小,然后带盲人上下地铁。
八、引领通过闸机:将盲人调整至闸机入口处,向他描述行走方向及距离;指引盲人用手触摸进行刷卡(插卡)或帮助盲人刷卡(插卡),然后告知其通过即可。
九、引领乘坐汽车:乘坐小汽车时,先把他的一只手放在车门把手上,而另一只手则放于车顶(避免进入车厢时碰头),同时告知他车头的方向;
引领乘座公共汽车时,请用2、3、4中所讲技巧。在车内,尽可能为他找到座位。当他找不到扶手时,请引领他的手去触及扶手处,让他站稳。
十、引领上洗手间:去洗手间时,将盲人的一只手放在厕所门把手上,告之他厕所门是往外拉还是往里推、坑位的方向及是蹲坑还是坐便器;冲水把手的位置及洗水池所在方位。对有些盲人实在是找不到冲水位置的,还需要志愿者代劳。
十一、引领伴随讲述:引领盲人行走时,请尽可能向他描述周围的环境和事物的状态,必要时,可牵引其手臂进行触摸。
备注说明:
1、残障者:过去称“残废人”,后来称“残疾人”,现在称“残障人、残障者或残障人士”。其中包括:听力障碍者(听障人),俗称聋人;肢体障碍者(肢障人),俗称肢残人;视力障碍者(视障人)俗称盲人;智力障碍者(智障人)俗称弱智,还有精神障碍者、孤独症、血友病等残章类型。
2、视障者:矫正视力在0.3以下的均为视障者或视障人士。其中共分四级,他们从“全盲”到轻重不等的残余视力。一级盲为全盲,二至四级盲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有的可以利用放大镜、助视器或近距离看书、写字,甚至能利用微弱视力进行摄影、绘画。但他们无法象明眼人那样自由的获取信息。由于助盲知识普及不足,大家误以为盲人什么都看不见,甚至会把低视力盲人的绘画、摄影作品当成“奇迹”看待。盲人群体中有“先天盲”“后天盲”之分,也有全盲和低视力两大类型,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称他们为“盲人朋友”,以示尊重。书面语常用“视障者”或“视障人士”
3、健全人:是指身体功能和心理功能健全的人群。但不能把健全人误称为“正常人”。因为“健全人”与“正常人”有心理、心智和人格的差别,用“正常”与“不正常”来区分社会群体会产生一定的歧视性。我们提倡残障人与健全人都是正常人,或做正常人的理念。
4、平等施助:在助盲活动中既不俯视也不仰视他们,保持与健全人一样的平等和尊重。在交往中要体现:“关爱不等于溺爱、理解不等于认同、帮助不等于包办、包容不等于纵容”的原则。提倡:人性、法律、道德、责任的平等,不提倡双重标准。
- 分类:助盲知识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9-02 10:29
- 访问量:
一、见面打招呼:如欲帮助盲人,在施助前请先触碰他的手臂问候:“您好,需要帮忙吗?”然后根据回答进行下面的行动即可。与盲人交流无需特别提高声音,但当您离开时,应明确的用语言告知盲人。
二、引领基本行走:先轻碰他的手,让他知道您在他的哪一侧。让他握或挽着您的手臂,请您应位于盲人前半步(不管是在左侧或是右侧,这可以与您所帮助的盲人沟通,特别是低视力的朋友)。在马路上行走,请将盲人放在安全一侧。切勿抓着他的手臂、盲杖或衣服,硬拉着或推他行走。这种做法不但达不到帮助的目的,而且还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是对盲人的不尊重。
三、引领上下阶梯:先让盲人与您平排站立。当您踏上或踏下一级阶梯时,他可通过您手臂感觉到上升或下降的动作,知道是上还是下。他始终位于您的身后,您和他始终应相隔一级的距离。同时可采用语言提示,如:上楼梯,上三级台阶,下五级台阶等。
![]() |
![]() |
四、引领过狭窄通路:把您的手臂弯曲放在身后(腰部),让他握住您的手腕,走在您身后,并同您形成一条线。当需要向回走时,引领者要先进行语言提示,然后向对方转身,盲人另一只手抓住您的另一侧胳膊肘后,向您的身后退半步即可。
五、引领乘坐滚动扶梯:与盲人并排站立,将他的手放置扶手上,告诉盲人应迈出的步幅大小,并且以口令的形式和盲人同时跨上扶梯。在即将迈下扶梯时也要及时提醒盲人,与盲人同时迈下扶梯。
![]() |
![]() |
六、引领入座:不可用力把他推到椅子上,应把他的手放在椅背上,他便可顺着椅背向下找到入座的位置,同时帮助盲人调整好座椅的位置。
七、引领乘坐地铁或城铁:首先应停顿,告知盲人的迈出的步伐大小,然后带盲人上下地铁。
八、引领通过闸机:将盲人调整至闸机入口处,向他描述行走方向及距离;指引盲人用手触摸进行刷卡(插卡)或帮助盲人刷卡(插卡),然后告知其通过即可。
九、引领乘坐汽车:乘坐小汽车时,先把他的一只手放在车门把手上,而另一只手则放于车顶(避免进入车厢时碰头),同时告知他车头的方向;
引领乘座公共汽车时,请用2、3、4中所讲技巧。在车内,尽可能为他找到座位。当他找不到扶手时,请引领他的手去触及扶手处,让他站稳。
十、引领上洗手间:去洗手间时,将盲人的一只手放在厕所门把手上,告之他厕所门是往外拉还是往里推、坑位的方向及是蹲坑还是坐便器;冲水把手的位置及洗水池所在方位。对有些盲人实在是找不到冲水位置的,还需要志愿者代劳。
十一、引领伴随讲述:引领盲人行走时,请尽可能向他描述周围的环境和事物的状态,必要时,可牵引其手臂进行触摸。
备注说明:
1、残障者:过去称“残废人”,后来称“残疾人”,现在称“残障人、残障者或残障人士”。其中包括:听力障碍者(听障人),俗称聋人;肢体障碍者(肢障人),俗称肢残人;视力障碍者(视障人)俗称盲人;智力障碍者(智障人)俗称弱智,还有精神障碍者、孤独症、血友病等残章类型。
2、视障者:矫正视力在0.3以下的均为视障者或视障人士。其中共分四级,他们从“全盲”到轻重不等的残余视力。一级盲为全盲,二至四级盲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有的可以利用放大镜、助视器或近距离看书、写字,甚至能利用微弱视力进行摄影、绘画。但他们无法象明眼人那样自由的获取信息。由于助盲知识普及不足,大家误以为盲人什么都看不见,甚至会把低视力盲人的绘画、摄影作品当成“奇迹”看待。盲人群体中有“先天盲”“后天盲”之分,也有全盲和低视力两大类型,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称他们为“盲人朋友”,以示尊重。书面语常用“视障者”或“视障人士”
3、健全人:是指身体功能和心理功能健全的人群。但不能把健全人误称为“正常人”。因为“健全人”与“正常人”有心理、心智和人格的差别,用“正常”与“不正常”来区分社会群体会产生一定的歧视性。我们提倡残障人与健全人都是正常人,或做正常人的理念。
4、平等施助:在助盲活动中既不俯视也不仰视他们,保持与健全人一样的平等和尊重。在交往中要体现:“关爱不等于溺爱、理解不等于认同、帮助不等于包办、包容不等于纵容”的原则。提倡:人性、法律、道德、责任的平等,不提倡双重标准。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Copyright© 2020 hongdandan.org 京ICP备18060863号-3 公益电话:010-5166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