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目为瞽”说
- 分类:心目影院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9-03 09:14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作者|苏京平,“红丹丹中心”理事长(曾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编辑、主持人,北京新闻台副台长。曾获中国广播主持一等奖、十佳主持人奖、金话筒金奖、银奖) 想当初,有人为了成为阿炳式的盲人艺术家,不惜人为的自我烟熏火燎,直至双目失明,从此背水一战,不止于声,置死地而后生,终身追求声音的纯粹,登攀音响的巅峰。如此这般,是为“熏目为瞽”。君不见古代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大小小的青铜面具,双目突起,犹如“望远镜”,目光炯炯。有人猜测,这是“外星人”,也有人推断为“瞽人”独特的生命图腾。上“鼓”而下“目”,其势“金鼓齐鸣”,其阵“一目了然”。以“目光”为人生信仰,何其神圣。当然现代文明已无须自残。人们更多地是视其为放大了的志愿者精神,是强化了的“瞽人”意识。 “红丹丹中心”的《心目影院》就犹如一座“三星堆”,盲人朋友怀揣“双筒望远镜”,汇聚于此。“影院”南墙悬挂着一幅大字标语,“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这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话语,凝聚了多少视障人殷切的期望,也为云聚于此的众多明眼人规划出发展自我、壮大事业的低调门坎、别样人生。的确,盲人最想知道的,也往往是健全人最易忽视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竟成“常态”。呜呼,举手之劳,我们何乐而不为? 身为《心目影院》视觉讲述的诸位,首当其冲的当为“学习”,主动、积极、认真刻苦、饶有兴致地向盲人学习,感同身受,身体力行,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学起。盲人超强的听觉能力,来自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最实际的判断选择,最有效的安全保障,最可靠的人际交往,最大程度和限度的有所作为。视障听众往往具有特殊的语言、音响辨识能力,先天失明的盲人更是能够准确无误地识别出各种音响语言之间的微妙差异。低估了这种本能、意识,往往是健全人在盲人回归社会、回归自我的路途上犯下的第一类障碍性低级错误。失误从无知开始。 诚如视障人所言,“闭上双眼,我们就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试想,“瞽人”何尝不知失明之苦,为什么还要一意孤行的去冒险?或许此举恰似梵高之割耳、普希金之决斗,追求的就是一种片面的深刻。把这种缺点还原到优点的位置,缺点就成了特点。有了这种特点,就有了艺术之灵感,有了科学之真、伦理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爱;有了工匠精神之所在,各种非遗之传承。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学习崇高、学习自尊、学习新残疾人观、学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众所周知,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百分之七十来自视觉,百分之三十来自听觉,当然,其间还有触觉、味觉等。事实上,盲人是在以缺失百分之七十的视觉信息为前提的弱势状态下参与信息社会的信息竞争的。“残中之残”的劣势,狭隘、局限、脆弱、封闭、自卑的心态,往往又阻隔着视障人参与信息竞争的勇气与力量。这样的社会发展问题,绝非一厢情愿的同情、怜悯、安慰、恩赐、施舍,乃至作秀所能解决。“残健同行,回归社会,共享生命”的平等、自由的新残疾人价值观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心目影院”的应运而生也就势在必行了。 “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这句话中的“我”是公民、纳税人,“你”的助盲行动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我”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红丹丹中心”十年寒窗,力排众议,坚守助盲阵地,闯出有独家特色的助残之路,为的就是这种境界的实现。“而今迈步从头越”,时任红丹丹首席讲述人的大伟面对盲人电影听众,脱口而出,出口成章,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这种有声的、即兴的、互动的、耳语的、线性的口语表达,因其绘声绘色、身历其境、惟妙惟肖而使受众认为“看景不如听景”,“说的比唱的还好呀”。大伟者,新时代之“瞽人”也。 是的,残疾人用自己的生命争取了人类机体的健全进化。绝大多数的健全人在各自生命的某一阶段,都会因年龄、体质、疾病等因素而无可避免地“致残”。“致残”成为生命个体的悲壮一幕,善待残疾就是善待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 作为“广播人”,我还想借此机会向所有视障听友致谢。因为你们是广播节目最积极、最忠诚、最稳定、最具认同感的听众群,是最可信赖的支持者与合作者。广播节目以“听”为独家优势,广播也就是一种盲人艺术,一种“熏目为瞽”的状态。盲人听众对广播节目中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具有最质朴、最中肯的评判权。与盲人朋友交流,是提高我们节目质量的一条捷径。 在我们的心目中,盲人“看”电影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残健同行,回归社会,平等自由,共享生命,我们永远是朋友。
“熏目为瞽”说
【概要描述】 作者|苏京平,“红丹丹中心”理事长(曾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编辑、主持人,北京新闻台副台长。曾获中国广播主持一等奖、十佳主持人奖、金话筒金奖、银奖)
想当初,有人为了成为阿炳式的盲人艺术家,不惜人为的自我烟熏火燎,直至双目失明,从此背水一战,不止于声,置死地而后生,终身追求声音的纯粹,登攀音响的巅峰。如此这般,是为“熏目为瞽”。君不见古代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大小小的青铜面具,双目突起,犹如“望远镜”,目光炯炯。有人猜测,这是“外星人”,也有人推断为“瞽人”独特的生命图腾。上“鼓”而下“目”,其势“金鼓齐鸣”,其阵“一目了然”。以“目光”为人生信仰,何其神圣。当然现代文明已无须自残。人们更多地是视其为放大了的志愿者精神,是强化了的“瞽人”意识。
“红丹丹中心”的《心目影院》就犹如一座“三星堆”,盲人朋友怀揣“双筒望远镜”,汇聚于此。“影院”南墙悬挂着一幅大字标语,“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这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话语,凝聚了多少视障人殷切的期望,也为云聚于此的众多明眼人规划出发展自我、壮大事业的低调门坎、别样人生。的确,盲人最想知道的,也往往是健全人最易忽视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竟成“常态”。呜呼,举手之劳,我们何乐而不为?
身为《心目影院》视觉讲述的诸位,首当其冲的当为“学习”,主动、积极、认真刻苦、饶有兴致地向盲人学习,感同身受,身体力行,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学起。盲人超强的听觉能力,来自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最实际的判断选择,最有效的安全保障,最可靠的人际交往,最大程度和限度的有所作为。视障听众往往具有特殊的语言、音响辨识能力,先天失明的盲人更是能够准确无误地识别出各种音响语言之间的微妙差异。低估了这种本能、意识,往往是健全人在盲人回归社会、回归自我的路途上犯下的第一类障碍性低级错误。失误从无知开始。
诚如视障人所言,“闭上双眼,我们就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试想,“瞽人”何尝不知失明之苦,为什么还要一意孤行的去冒险?或许此举恰似梵高之割耳、普希金之决斗,追求的就是一种片面的深刻。把这种缺点还原到优点的位置,缺点就成了特点。有了这种特点,就有了艺术之灵感,有了科学之真、伦理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爱;有了工匠精神之所在,各种非遗之传承。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学习崇高、学习自尊、学习新残疾人观、学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众所周知,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百分之七十来自视觉,百分之三十来自听觉,当然,其间还有触觉、味觉等。事实上,盲人是在以缺失百分之七十的视觉信息为前提的弱势状态下参与信息社会的信息竞争的。“残中之残”的劣势,狭隘、局限、脆弱、封闭、自卑的心态,往往又阻隔着视障人参与信息竞争的勇气与力量。这样的社会发展问题,绝非一厢情愿的同情、怜悯、安慰、恩赐、施舍,乃至作秀所能解决。“残健同行,回归社会,共享生命”的平等、自由的新残疾人价值观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心目影院”的应运而生也就势在必行了。
“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这句话中的“我”是公民、纳税人,“你”的助盲行动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我”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红丹丹中心”十年寒窗,力排众议,坚守助盲阵地,闯出有独家特色的助残之路,为的就是这种境界的实现。“而今迈步从头越”,时任红丹丹首席讲述人的大伟面对盲人电影听众,脱口而出,出口成章,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这种有声的、即兴的、互动的、耳语的、线性的口语表达,因其绘声绘色、身历其境、惟妙惟肖而使受众认为“看景不如听景”,“说的比唱的还好呀”。大伟者,新时代之“瞽人”也。
是的,残疾人用自己的生命争取了人类机体的健全进化。绝大多数的健全人在各自生命的某一阶段,都会因年龄、体质、疾病等因素而无可避免地“致残”。“致残”成为生命个体的悲壮一幕,善待残疾就是善待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
作为“广播人”,我还想借此机会向所有视障听友致谢。因为你们是广播节目最积极、最忠诚、最稳定、最具认同感的听众群,是最可信赖的支持者与合作者。广播节目以“听”为独家优势,广播也就是一种盲人艺术,一种“熏目为瞽”的状态。盲人听众对广播节目中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具有最质朴、最中肯的评判权。与盲人朋友交流,是提高我们节目质量的一条捷径。
在我们的心目中,盲人“看”电影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残健同行,回归社会,平等自由,共享生命,我们永远是朋友。
- 分类:心目影院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9-03 09:14
- 访问量:
作者|苏京平,“红丹丹中心”理事长(曾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编辑、主持人,北京新闻台副台长。曾获中国广播主持一等奖、十佳主持人奖、金话筒金奖、银奖)
想当初,有人为了成为阿炳式的盲人艺术家,不惜人为的自我烟熏火燎,直至双目失明,从此背水一战,不止于声,置死地而后生,终身追求声音的纯粹,登攀音响的巅峰。如此这般,是为“熏目为瞽”。君不见古代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大小小的青铜面具,双目突起,犹如“望远镜”,目光炯炯。有人猜测,这是“外星人”,也有人推断为“瞽人”独特的生命图腾。上“鼓”而下“目”,其势“金鼓齐鸣”,其阵“一目了然”。以“目光”为人生信仰,何其神圣。当然现代文明已无须自残。人们更多地是视其为放大了的志愿者精神,是强化了的“瞽人”意识。
“红丹丹中心”的《心目影院》就犹如一座“三星堆”,盲人朋友怀揣“双筒望远镜”,汇聚于此。“影院”南墙悬挂着一幅大字标语,“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这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话语,凝聚了多少视障人殷切的期望,也为云聚于此的众多明眼人规划出发展自我、壮大事业的低调门坎、别样人生。的确,盲人最想知道的,也往往是健全人最易忽视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竟成“常态”。呜呼,举手之劳,我们何乐而不为?
身为《心目影院》视觉讲述的诸位,首当其冲的当为“学习”,主动、积极、认真刻苦、饶有兴致地向盲人学习,感同身受,身体力行,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学起。盲人超强的听觉能力,来自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最实际的判断选择,最有效的安全保障,最可靠的人际交往,最大程度和限度的有所作为。视障听众往往具有特殊的语言、音响辨识能力,先天失明的盲人更是能够准确无误地识别出各种音响语言之间的微妙差异。低估了这种本能、意识,往往是健全人在盲人回归社会、回归自我的路途上犯下的第一类障碍性低级错误。失误从无知开始。
诚如视障人所言,“闭上双眼,我们就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试想,“瞽人”何尝不知失明之苦,为什么还要一意孤行的去冒险?或许此举恰似梵高之割耳、普希金之决斗,追求的就是一种片面的深刻。把这种缺点还原到优点的位置,缺点就成了特点。有了这种特点,就有了艺术之灵感,有了科学之真、伦理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爱;有了工匠精神之所在,各种非遗之传承。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学习崇高、学习自尊、学习新残疾人观、学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众所周知,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百分之七十来自视觉,百分之三十来自听觉,当然,其间还有触觉、味觉等。事实上,盲人是在以缺失百分之七十的视觉信息为前提的弱势状态下参与信息社会的信息竞争的。“残中之残”的劣势,狭隘、局限、脆弱、封闭、自卑的心态,往往又阻隔着视障人参与信息竞争的勇气与力量。这样的社会发展问题,绝非一厢情愿的同情、怜悯、安慰、恩赐、施舍,乃至作秀所能解决。“残健同行,回归社会,共享生命”的平等、自由的新残疾人价值观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心目影院”的应运而生也就势在必行了。
“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这句话中的“我”是公民、纳税人,“你”的助盲行动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我”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红丹丹中心”十年寒窗,力排众议,坚守助盲阵地,闯出有独家特色的助残之路,为的就是这种境界的实现。“而今迈步从头越”,时任红丹丹首席讲述人的大伟面对盲人电影听众,脱口而出,出口成章,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这种有声的、即兴的、互动的、耳语的、线性的口语表达,因其绘声绘色、身历其境、惟妙惟肖而使受众认为“看景不如听景”,“说的比唱的还好呀”。大伟者,新时代之“瞽人”也。
是的,残疾人用自己的生命争取了人类机体的健全进化。绝大多数的健全人在各自生命的某一阶段,都会因年龄、体质、疾病等因素而无可避免地“致残”。“致残”成为生命个体的悲壮一幕,善待残疾就是善待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
作为“广播人”,我还想借此机会向所有视障听友致谢。因为你们是广播节目最积极、最忠诚、最稳定、最具认同感的听众群,是最可信赖的支持者与合作者。广播节目以“听”为独家优势,广播也就是一种盲人艺术,一种“熏目为瞽”的状态。盲人听众对广播节目中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具有最质朴、最中肯的评判权。与盲人朋友交流,是提高我们节目质量的一条捷径。
在我们的心目中,盲人“看”电影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残健同行,回归社会,平等自由,共享生命,我们永远是朋友。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Copyright© 2020 hongdandan.org 京ICP备18060863号-3 公益电话:010-51663030